一、強強聯(lián)手!多方合作開發(fā)核動力商船
近日,挪威造船集團VARD宣布加入船舶核動力推進(Nuclear Propulsion in Shipping,NuProShip)項目,旨在與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新一代核反應堆作為船舶動力的可行性。
項目參與方還包括航運公司Knutsen Tanker、挪威科技大學、DNV和西班牙核工程咨詢公司IDOM,其中IDOM負責船舶核心區(qū)域“核島(nuclear island)”的設計。VARD負責將核反應堆系統(tǒng)集成到各種船型中,評估需要克服的技術挑戰(zhàn),以實現(xiàn)未來核動力船舶的商業(yè)化應用。
VARD表示,這個開創(chuàng)性項目隊一直在對99家開發(fā)先進核反應堆技術的公司進行廣泛評估,最終選定了三種有潛力的反應堆類型,分別是美國Kairos Power公司的氟鹽冷卻高溫熔鹽反應堆、美國Ultrasafe公司的氦氣冷卻氣體反應堆、以及瑞典Blykalla公司的鉛冷反應堆。
其中,Kairos Power和Ultrasafe這兩家美國公司的反應堆都采用了三結構各向同性(TRISO)燃料顆粒,這種燃料顆粒由鈾、碳和氧制成,外層覆蓋三層碳基和陶瓷材料,可防止放射性裂變產物的釋放。TRISO燃料因其結構完整性以及高溫和燃耗條件下的燃料性能而顯示出作為用于若干新一代高溫核反應堆設計的候選燃料的巨大希望,比傳統(tǒng)核燃料更耐用、更安全。瑞典Blykalla公司的鉛冷反應堆則使用氧化鈾作為燃料,這種反應堆采用先進的冷卻機制,效率較高。
據(jù)了解,核能是一種具有超高功率密度的清潔能源,全壽命周期幾乎無需進行燃料補給,還能降低成本提高運營效率;作為實現(xiàn)零排放航運的可能途徑,核動力船正引起航運業(yè)的極大興趣。
英國勞氏船級社(LR)認為,核動力可以看作是航運業(yè)的一項變革性技術,可以提供一條通往可持續(xù)、高效航運解決方案的路徑。盡管不會像某些替代燃料一樣直接取代燃油系統(tǒng),但核動力會成為從根本上重塑航運業(yè)的主要催化劑。
二、繼續(xù)觀望!紅海航行的風險依然很高
航運界網(wǎng)消息,阿聯(lián)酋、新加坡和東北亞的市場參與者們表示,盡管以色列和哈馬斯達成了停火協(xié)議,但大多數(shù)航運公司和租船人短期內仍將繼續(xù)通過更長的好望角航線運輸貨物。
受紅海局勢影響,多數(shù)船舶都選擇繞航好望角,1月15日達成的?;饏f(xié)議再次燃起了市場對蘇伊士運河航運恢復正常的希望。日本郵船(NYK)和日本海洋網(wǎng)聯(lián)船務(ONE)的發(fā)言人在1月16日表示將密切關注紅海局勢。據(jù)悉,這兩家公司在2024年1月禁止其所有運營船舶通過紅海,并宣布將在確認周邊海域的安全和其他條件后才考慮恢復紅海通航。
據(jù)路透社(Reuters)報道,1月15日晚些時候,一家石油貿易公司的高管在新加坡海事基金(SMF)的一次活動會場表示,由于紅海地區(qū)的船舶被伊朗控制,胡塞武裝襲擊船舶的風險仍然很大。除非風險因素降低,否則當前局勢不會有任何改變。
三、兩型12艘LNG動力船!這家船廠首獲批量訂單
1月18日,蕪湖造船廠旗下三點水新能源科技華中區(qū)域總部在武漢市經(jīng)開區(qū)正式揭牌,儀式現(xiàn)場,三點水新能源與武漢永亮航運有限公司、湖北國通航運有限公司、湖北德來輪船有限公司集中簽約12艘萬噸級LNG動力集散貨船。
其中,三點水新能源與永亮航運、國通航運簽署10艘110型LNG動力多用途船型建造合同,與德來輪船簽署2艘120型LNG動力多用途船型建造合同。本次簽約的12艘萬噸級LNG集散貨船是三點水新能源華中區(qū)域總部的首次批量訂單,該批量化船舶將用于長江航運貿易,同時對長江綠色標準船型的應用場景研究、產品研發(fā)、制造、供應鏈模式,產業(yè)鏈生態(tài)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效應和深刻啟示。
三點水新能源科技公司是蕪湖造船廠內河近海新能源船舶戰(zhàn)略企業(yè),有著深厚的產業(yè)背景。圍繞電化長江目標,率先布局長江中游市場。在安徽省蕪湖市建立全國總部,重點深耕華東區(qū)域市場,目前已建立蕪湖市、池州市綠色智能船舶產業(yè)基地;在武漢市設立華中區(qū)域總部,深耕“兩湖一江川渝”市場,目前已建立武漢航道船廠制造基地;未來還將設立華南區(qū)域總部,深耕兩廣、福建和海南市場,從而完成南方水系市場的全覆蓋目標。
四、超100艘VLCC!又一家超級船東來了
航運界網(wǎng)消息,大宗商品貿易巨頭托克集團(Trafigura)與韓國船東Sinokor Maritime Co正在考慮合并超大型油輪(VLCC)的商業(yè)運營,此舉或將使他們共同占據(jù)約12%的市場份額。
市場傳言稱,這兩家公司已經(jīng)就聯(lián)合運營事宜達成了協(xié)議,在大西洋兩岸和新加坡市場迅速傳播。因為一旦達成合作,它們將擁有并運營超百艘VLCC。截至目前,雙方均未作出正面回應。從市場的反饋來看,行業(yè)從事者對此觀點不一。
VLCC市場參與者表示,如果傳言屬實,此次合作可能會對市場產生“積極影響”。油輪船東指出,“雖然還不知道具體如何運作,但這是項艱巨的任務,但正確的合作肯定會帶來有利影響”。另外,考慮到全球最大的VLCC船隊約有40艘船,如果雙方合作,將立刻取代前者地位。
但是也有人評論稱,“雖然船東覺得這種合作很有吸引力,但租船人可能興趣不大”。另有部分人則不太確定這兩家公司是否能夠很好地融合,因為兩家公司的運營模式和期望大不相同。因為雙方可能都不愿意將太多的運營控制權讓給對方,盡管此次合作可能會讓Sinokor Maritime Co從中受益。
五、34艘大船!航運巨頭再下單!集裝箱船投資開年就爆火
進入2025年,集裝箱船新造船市場創(chuàng)紀錄的“訂單潮”似乎還在延續(xù),全球第三大集運巨頭法國達飛計劃在中韓船企訂造多達34艘大型集裝箱船,持續(xù)投資LNG燃料。
據(jù)貿易風消息,達飛計劃在中國船廠訂造最多12艘18000TEU雙燃料LNG動力集裝箱船,并正在尋求報價。與此同時,達飛還考慮訂造10艘LNG動力11000TEU集裝箱船,并為此向中韓船廠詢價。這兩型集裝箱船新造船價格目前均處于歷史高位。根據(jù)克拉克森的數(shù)據(jù),22000/24000TEU超巴拿馬型LNG雙燃料集裝箱船新造船價格目前高達2.75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2.64億美元增加4%;10000/11500TEU新巴拿馬型LNG雙燃料船價格也從去年同期的1.565億美元增加到了如今的1.59億美元。
此外,達飛還計劃在HD韓國造船海洋增訂12艘15500TEU雙燃料LNG動力集裝箱船。兩家公司已經(jīng)于去年12月簽署了臨時合同,預計正式訂單將很快簽訂,每艘新船造價高達2.4億美元,相比去年7月達飛在該船廠訂造的首批12艘同型船每艘2.22億美元的價格進一步增加。
作為參考,克拉克森的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一艘15000/16000TEU雙燃料LNG動力船新造船價格為2.045億美元,去年7月則為2.02億美元。如果上述訂單全部得以敲定,達飛龐大的手持訂單將再增加多達34艘LNG雙燃料集裝箱船,總投資金額估計將達77.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69.75億元)。
達飛是近幾年來集裝箱船新造船市場上最為活躍的集運巨頭之一。Alphaliner的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達飛在建新船多達74艘約114萬TEU,僅次于地中海航運的132艘202萬TEU排名全球第二,也是除地中海航運之外唯一一家手持訂單突破100萬TEU的集運公司。
六、海運“闖禍精”次氯酸鈣,到底應該怎么運?
船舶安全載運危險貨物是水上交通安全形勢持續(xù)向好的關鍵。船舶載運油類、危險化學品等危險貨物,一旦發(fā)生火災、爆炸或重大泄漏事故,可能導致船舶嚴重損害、人員重大傷亡和環(huán)境嚴重災難等事故。
自2024年4月26日以來,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三年的船舶載運危險貨物安全專項整治行動,聚焦船舶載運危險貨物安全風險,著力打擊突出違法行為,堅決消除重特大事故隱患,全面提升船載危險貨物本質安全水平,助力構建一體化水上交通安全治理新格局。
次氯酸鈣,分子式:Ca(ClO)2,俗稱漂白精、漂白粉、漂白劑等,主要用于工業(yè)漂白和殺菌消毒。其外觀為白色或淺黃色固體,成品有粉末、顆粒或片狀。溶解于水,溶液為黃綠色半透明液體。
根據(jù)貨物狀態(tài)、有效氯含量、水分含量等性質,《IMDG規(guī)則》共包含9個次氯酸鈣貨物條目。貨物形式為次氯酸鈣(干的或水合的)和次氯酸鈣混合物(干的或水合混合物)。
注意:對于水合次氯酸鈣和水合次氯酸鈣混合物,可通過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對運輸條件進行鑒定后進行豁免。
次氯酸鈣貨物包裝性能除需滿足包裝類Ⅱ或包裝類Ⅲ的要求外,還應遵守包裝導則P002和特殊規(guī)定PP85的要求,不允許使用包裝袋、中型散裝容器、大宗包裝和罐柜進行裝載。
積載代碼為D。貨船和載客數(shù)量較少的客船只允許艙面積載,載客超過限制數(shù)額的客船禁運。船舶積載時,應避開熱源,避開生活居住場所,貨物運輸組件必須遮蔽以防止陽光直射。
集裝箱內包件的積載,應保持貨物之間的空氣循環(huán)流通;應與酸類、氨化合物、氰化物、過氧化物等隔離。在同一集裝箱中,不得和可燃材料積載在一起。
七、開門紅!武昌造船船艇公司獲今年首單
繼1月8日與興通海運簽訂2+2艘25900DWT不銹鋼化學品船、迎來首個經(jīng)營“開門紅”之后,日前武昌造船經(jīng)營戰(zhàn)線再傳喜訊。
1月15日,中國船舶武昌造船船艇公司聯(lián)合武漢船舶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與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六O研究所在大連簽訂一艘專用工作船設計及建造合同,這標志著船艇公司成功實現(xiàn)2025年經(jīng)營“開門紅”。
第七六O研究所所長田路、武昌造船船艇公司執(zhí)行董事楊曉軍、武漢船舶設計研究院院長萬里共同簽署設計及建造合同。武昌造船黨委委員、副總經(jīng)理田軍、第七六〇研究所顧問肖金華、武漢船舶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長孫曉暉共同見證簽約。簽字儀式上,田路感謝武昌造船以及武昌造船船艇公司對雙方合作項目支持,希望本項目船能高標準,嚴要求建造,確保本項目船在使用過程中能圓滿完成任務。
田軍表示本次合同的簽署,標志著武昌造船與第七六O研究所、第七O一所的合作進一步深化拓展。后續(xù),公司將充分總結設計、建造、管理經(jīng)驗,落實好隊伍配置、資源保障,嚴格履約合同,嚴格控制產品質量,爭取早日交付頂用、耐用、實用的精品船舶。
船艇公司感謝第七六O研究所多年來的支持與信任,表示武昌造船船艇公司作為湖北省新能源船舶基地,依托武昌造船優(yōu)質資源,提升運行質量,全面精益促管理提效,夯實提升基礎管理,保證高質量按期交付,進一步加強與第七六O研究所的深化合作。
八、新年開門紅——中國船級社檢驗的國內首艘建造階段零碳排放新造船舶“GREEN RIZHAO”輪順利命名交付
2025年1月15日,中國船級社(CCS)審圖和建造檢驗的77000噸系列多用途紙漿船“GREEN RIZHAO”輪順利交付,CCS上海規(guī)范研究所指導驗船師王慧芳受邀作為本船教母,為該船命名并擲香檳禮,大連分社岳孟強副總經(jīng)理出席了交付命名儀式。
“GREEN RIZHAO”輪是由大連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建造,CCS執(zhí)行檢驗的第14艘77000噸系列多用途紙漿船。船舶總長225米、型寬32.26米、型深21.00米、設計航速15節(jié)。該型船貨艙密封性、干燥性良好,可充分保證紙漿貨品運輸質量和安全。
船舶升級裝載了“可折疊商品車專用框架”功能,增設了針對新能源車的“一對一”溫度監(jiān)測和預警系統(tǒng),在安全高質量承運進口紙漿的同時,還可以安全運輸新能源車,助力新能源車“大批量出?!薄?/span>
九、還缺3萬人!民營造船新巨頭巨資打造“未來工廠”投產
歷時僅五個月,恒力重工投資近百億建設的二期項目——“未來工廠”正式投產。自兩年前全面運營以來,這家新興民營造船巨頭已承接至少140艘新船,手持訂單位居全球前列,正加速邁向打造現(xiàn)代化、智能化、綠色化的世界一流船舶與海工裝備制造產業(yè)基地的目標。
2025年1月15日,恒力重工“未來工廠”投產儀式在大連長興島隆重舉行,標志著恒力重工全面迎來高質量發(fā)展新階段,也吹響了恒力決勝“十四五”收官之年的沖鋒號。
陳建華董事長在發(fā)言時表示,從“工地”到“工廠”,從開工到投產,從“一紙藍圖”到“美好現(xiàn)實”,僅僅153個日夜,這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及職能部門、參建單位的超常規(guī)思維、超常規(guī)力度和超常規(guī)舉措。恒力重工一期“海洋工廠”是從盤活閑置十年之久的外資船廠起步,承載著“向海圖強”的深切期待,從“零”開始;二期“未來工廠”是真正意義上的擁抱變革、顛覆行業(yè),智能化、自動化程度更高、生產能力更強,效率更優(yōu),擁有17個超大型車間,建筑面積超200萬平方米,具備“大批量招工“和”大規(guī)模生產“的條件。
隨著“未來工廠”的投產,今年恒力重工計劃招聘3萬名優(yōu)秀的生產管理人才、技術人才和勞務工人。
在“十四五”收官之年,陳建華董事長號召各單位共同攜手,全力打造現(xiàn)代化、智能化、綠色化的世界一流船舶與海工裝備制造產業(yè)基地,讓中國造船站上全球行業(yè)制高點,全方位引領行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為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和海洋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十、中企主導開發(fā)最大海外風電項目開工建造
1月14日,中企主導開發(fā)最大海外風電項目英奇角(Inch Cape)歐洲海上風電項目在海油工程珠海深水裝備制造基地開工建造,正式進入建造實施階段,標志著公司海上風電核心建造能力邁向新臺階。
英奇角(Inch Cape)歐洲海上風電項目位于蘇格蘭北海區(qū)域,規(guī)劃裝機容量1.08吉瓦,風電場距離蘇格蘭敦提海岸15公里,由國投電力全資子公司英國紅石能源公司與愛爾蘭公用事業(yè)公司合資成立的Inch Cape Offshore Limited負責開發(fā)和建設,全部投產后可同時為超過一半的蘇格蘭家庭供電。
珠海深水裝備制造基地負責該項目18套導管架、24套單樁過渡段和配套鋼樁的建造工作,包括材料采購、加工設計、建造安裝、測試和裝船,產品總重超過6萬噸。
該項目建成投產后,將有助于減少碳排放,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yè)發(fā)展,也將為中歐之間綠色能源合作搭建新的橋梁,促進雙方在技術、管理和市場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項目的成功實施將促進國內風電產業(yè)鏈升級,擴大中國風電技術的國際影響力,帶動更多公司參與全球能源合作。